老话说:除了生死,都是小事。
也确实是这样,出生和死亡,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。而在我国,绝大多数地方现在依然还是流行土葬。
既然要土葬,肯定是少不了棺木的,也就是俗称的“棺材”。很多地方的习俗,都是过了60岁以后,就要开始为自己准备棺材了,有的地方还会提前到50岁。
可能年轻人会感觉这样不吉利,有点晦气,可是老人们却对此相当重视。而要制作棺材,选择制作棺木的木材也是有讲究的。
木材的选择关乎棺木的耐用性、象征意义与文化传承。虽然说再好的木材,也最好都会腐朽,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,但还是要选择一些经久耐用的。
那什么木材制作棺材好呢?这五种木材最好,第一种有钱难买到,而第三种最为常见,一起来了解下吧!
一、柏木:千年不朽的“百木之长”
柏木就是柏树,这是在很多的坟地也常见的一种树木,这种树木在我国古代民间,也一直素有“百木之长”的美誉,它也是制作高档棺木的首选。
其质地坚硬致密,密度约为0.6 - 0.8g/cm³,年轮细密,富含天然的油脂与芳香成分,散发的松香气味不仅能驱虫防腐,还赋予木材极强的抗腐能力。
据考古发现,千年古墓中的柏木棺椁仍能保持基本结构完整,足见其耐久性。从文化角度看,柏树象征“长寿”与“正气”,用柏木做棺木,寄托着对逝者灵魂安宁的祈愿。
不过,柏木也存在明显缺点。因其生长缓慢,成材周期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,导致市场价格高昂;现在很多年数久远的柏树,都是受保护的,因此现在柏木是有钱也难买到了。
同时,高密度带来的重量极大增加了加工与搬运难度,且质地过脆,在切割、雕刻时容易出现崩裂现象。
二、文人雅士钟爱的“木中君子”——梓木。
在古代,皇帝的棺木也叫——梓棺,就是因为它是用梓树制作的。梓木纹理细腻华美,呈红褐色或黄褐色,天然形成的山水状纹理极具观赏性,被誉为“木中君子”。
梓树的木材应对也是比较高的,但是也不是太硬,柔韧性与硬度达到精妙平衡,既方便工匠雕刻龙凤、云纹等传统图案,又能保证棺木的坚固性。
古代皇室与贵族常选用梓木制作棺椁,除实用价值外,更看重其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。
但梓木产量相对稀少,尤其优质大料难得一见;其抗虫防腐能力弱于柏木,若保存环境潮湿,易遭白蚁侵蚀,需要额外进行防腐处理。
三、杉木——民间最常见的“百姓之木”。
在我的家乡这边,基本都是用杉树来制作棺材。这也是因为山上,最多的树木就是杉树了。
杉木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棺木材料,素有“百姓之木”的称号。它生长迅速,成材期仅需15 - 20年,且分布广泛,南方山区尤为常见,这使得杉木价格亲民。
其材质轻软,密度约0.3 - 0.4g/cm³,加工极为便捷,即使普通木匠也能轻松制作。杉木含有天然的抗虫成分,具有一定防腐性,且木纹通直,不易变形开裂。
然而,杉木硬度较低,难以承受过重压力,在搬运或长期使用中易出现磨损、凹陷;相较于柏木,其防腐性能有限,更适合干燥环境保存。
四、榆木
榆木又称“金钱板”,因切面的花纹酷似铜钱而得名,寓意吉祥富贵。其密度较高,质地坚韧,抗压、抗弯曲能力强,能够抵御外部碰撞与挤压,有效保护棺内遗体。
榆木纹理粗犷豪放,打磨后呈现出独特的质感,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。
不过,榆木含水量较高,若干燥处理不当,极易出现翘曲、开裂现象;且随着野生榆树资源减少,优质榆木价格逐年攀升,市场上也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。
五、柳木
柳木在北方地区较为常见,其材质轻软,密度约0.45g/cm³,柔韧性极佳,便于加工成各种形状,尤其适合制作弧形棺盖。
柳树生命力顽强,象征“再生”与“新生”,用柳木做棺木,暗含对生命轮回的敬畏。此外,柳木价格低廉,来源广泛,是普通百姓的常用选择。
但柳木硬度低、耐磨性差,承重能力较弱;且其抗腐能力差,在潮湿环境中极易腐烂,需要配合严密的防潮处理。
当然了,在不同的地方,不同的时期制作棺材的木材也是有区别的。比如在古代的时候,帝王会优选乌木来制作棺木,而在明清时期,金丝楠木就是最好的制作棺材的木材,而现在这些都是保护树木了。
因此,以上这些也是供大家参考,在你的家乡又都是选择什么木材制作棺木呢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!
网配查配资.股票开户.网络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